(2)中等反差原稿。低密度在0.3~0.5,高密度在2.4~2.8,反差中常,接近标准的原稿,图像的高、中低调层次都能表现在感光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,中间调层次丰富,主体层次在中亮调,层次密度等级差和原景物成比例,色调一般也较正常,在对原稿阶调反差压缩的同时,按接近标准的阶调层次再现曲线进行层次调整,能达到良好的复制效果。由于原稿阶调层次分布状态不同,同是中反差原稿,其阶调层次再现曲线也应不同。若是明朗原稿,主体调在亮中调范围内,复制应略求加深,才能满足视觉响应。若是浓厚调原稿,主体调往往在中调密度范围内,不应加深复制。反射稿(相片除外)层次再现曲线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。对于原稿反差基本适合印刷复制,以中间调为主的照片,暗调面积较小,可以压缩暗调层次,以便强调中间调层次。
(3)高反差原稿。高光密度不高于0.4,而最高密度却在3.0以上的原稿,多是原景物明暗对比反差过大,一般中间阶调层次丰富齐全,最亮与最暗层次面积比率并不大,一般也不是主要层次,只是高、低调密度突跳,加大了反差。这类原稿,在作高光与暗调选定时,一般可舍去两端次要层次,以减小其阶调复制范围。其层次复制再现曲线,可根据图像层次分布曲线不同调整变化。
(4)低反差原稿。阶调反差在1.7以下,高光密度在0.3以下的色调淡薄原稿,多由于拍摄曝光过度或者显影过度所致。其主体部分偏亮偏薄,明度高,处在明度新标系统的7、8级,亮中调大部分层次落在负像特性曲线的肩部,亮调层次丰富,但密度级差都很小,且占面积比例大。制作时要加深复制,以降低明度,向标准明度靠近。这类原稿,需要加强亮中调的层次复制再分配,黑白场定标密度值要小些,亮、中调的层次曲线应稍作加深,以达到较好的层次反差和视觉明度效果。应根据其层次分布曲线形状,区别其主体调在亮调或是中调密度范围。同时,还需要使用加深和加长的黑版阶调来作补充,使复制再现画面中间调层次深于原稿的层次分布,满足视觉心理对画面的艺术要求。如遇到彩色照片原稿偏薄,反差小,可以通过压缩亮调和暗调层次,使中间调层次的反差大一些。
(5)厚闷原稿。高光密度在0.5以上,甚至超过1.0的厚闷原稿,多由于拍摄曝光或者显影不足所致,使图像暗调层次大部分落在了负像特性曲线的趾部及直线下半部。原稿反差厚闷,整个画面以低调面积较大,亮调显得平,若强调拉开暗调和中间调层次,相应来说中间调层次就显得平淡了。对于原稿中间调层次较平,反差小,可以压缩亮调层次,使中间调层次反差大些。
厚本原稿主体部分偏暗偏深,处在明度新标系统的2、3级,亮调层次少,中暗调层次丰富而级差平软,且面积比度很大,主体调也多落在中调密度范围内,制作时要减浅提高复制,以提亮明度,向标准明度靠近。这类原稿的复制,黑白场定标密度值要大些,中、暗调的层次曲线应稍作减浅,应当使其包括主体调在内的中亮调层次得到较亮的再现,才可使制作再现的画面明朗,而且也强调了中暗调的层次级差,以达到较好的阶调反差和视觉明度效果。
(6)中间调层次分布不同的原稿。一些中高密度反差的原稿,中调层次较少,密度级差较大,而高低调层次较多且平缓,如逆光拍摄的彩色片,制作时应想办法使这类图像主体调的层次明暗协调,即可取得较好的复制再现效果。
图像阶调层次反差的大小,在复制时是可以作密度范围压缩调整的,起始密度的高低,也是可以通过高光密度设定及记录设定的调整加以改变的。而原稿图像层次的分布状态,是否能满足艺术要求,则需要在复制中作层次反差压缩的同时,对层次分布作再分配调整。原稿层次分布的描绘与分析,对层次复制的再分配调整,是至关重要的,是层次复制的首要依据。印刷品在阶调还原时一般都要作阶调的调整,当原稿的密度反差大于印刷品的最高记录密度时,为了使原稿的各个阶调都能在印刷品上表现出来,就必须对阶调还原作适当的调整。其次,为了适应某些特殊原稿的复制要求(如:亮调为主的照片、暗调为主的照片),必须对原稿的某些阶调进行适当的强调,而相应压缩其它阶调。线性压缩的主要特征是对各阶调段等比例的调整,线性压缩并不代表真正的视觉上的等比例压缩,因为D-Y曲线也是非线性的,经过这种压缩后,亮调处人眼不容易辨别,产生“灰平”现象。阶调的复制就是指原稿密度与复制网点百分比之间的关系。要使原稿上的所有阶调和色彩都能够很好地表现在印刷品上,首先选用正确的层次曲线。层次是阶调和色彩变化的基础,如果画面上层次不丰富,色彩的表现也必然是单调无味的,只有层次逼真,才能有生动的色彩变化。